12月11日下午3時,黃茅??绾Mǖ勒酵ㄜ囋囘\營。這是繼今年6月深中通道開通后,粵港澳大灣區(qū)又一重大跨海通道,為大灣區(qū)一體化發(fā)展再添助力。
圖為黃茅海跨海通道。羅珣攝
黃茅海跨海通道由廣東交通集團建設管理,保利長大、中交路建、中鐵大橋局等30多家單位累計組織近萬名建設者歷時4年半建設完成。該項目起于珠海市平沙鎮(zhèn),終于江門市臺山市斗山鎮(zhèn),全長約31公里。其中,跨海段長度約14公里,設置高欄港大橋、黃茅海大橋兩座主橋。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,設計時速100公里。
黃茅??绾Mǖ牢遄袄w腰”獨柱異形索塔引人注目,因造型頗似廣州塔,而被稱為海上“小蠻腰”。作為高欄港大橋、黃茅海大橋兩座大橋的主塔,首創(chuàng)雙曲面獨柱式鋼筋混凝土索塔結構,索塔截面由下至上,從圓形逐漸變?yōu)轭愃撇賵雠艿赖膱A端形,再漸變過渡成圓形。其中,最高的黃茅海大橋中塔塔高約264米,底部最大直徑為20米,收腰處最小直徑只有9米。
圖為黃茅??绾Mǖ劳ㄜ?。羅珣攝
“建造曲面塔柱對外模精確度要求極高,我們專門成立技術突擊隊,研究了七八個月,終于構建出‘雙曲面異形索塔設計—施工一體化’技術體系?!北@L大黃茅??绾Mǖ繲5合同段總工譚海雄介紹,建設團隊先用BIM技術設計出雙曲面模板的三維輪廓,然后用數(shù)控機床精確雕刻出大小不同、弧度各異的木模板,一片片拼接成外模。
面對黃茅海海域復雜的施工環(huán)境,以及海洋腐蝕、臺風頻發(fā)、船舶撞擊風險高等不利因素,建設者們以技術創(chuàng)新破解難題:世界范圍內首次開展全橋渦振風洞試驗、在國內高速公路橋梁中首次應用整幅式TY型橋墩、首次建立以北斗系統(tǒng)(BDS)為主的跨海橋梁工程北斗連續(xù)運行參考站(CORS),攻克基于單北斗的跨海工程精密控制測量技術……
圖為黃茅海跨海通道。羅珣攝
黃茅海跨海通道為粵港澳大灣區(qū)互聯(lián)互通再添“關鍵一橫”。沿港珠澳大橋向西經黃茅海跨海通道,先跨伶仃洋、再越黃茅海,猶如在粵港澳大灣區(qū)沿海劃出一條長達100公里的“直線”,讓“香港—澳門—珠?!T”跨越山海的陸路直連成為現(xiàn)實,為區(qū)域協(xié)調發(fā)展奠定了交通基礎。
黃茅海跨海通道為素有“中國僑鄉(xiāng)”美譽的江門市帶來發(fā)展機遇。通車后,珠海至江門的車程從1個多小時縮短至約30分鐘,讓港澳居民探親返鄉(xiāng)之路更為暢通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